钱塘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(1148年),为杭州西城门之一,如今的它极其低调的静卧在这儿,看上去毫不起眼,可是在古时候,钱塘门却是杭州十大古城门中最热闹繁华的一个城门。今天,我就带领大家来一次穿越之旅,一起推开这800年前的时空之门,去看一看“钱塘自古繁华”的盛景。
杭州自五代吴越国开始就有着“东南佛国”的美誉,很多留存至今的古刹名塔都是那时候修建的(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净慈寺、雷峰塔、保俶塔、六和塔等等)。到了南宋时期,钱塘门外更是多佛寺、楼台,每到香市,从杭州城里往灵隐天竺进香的人必由钱塘门出入,而松木场落船的苏州、湖州、嘉兴的香客进城采购生活用品,也要走钱塘门,此时从城楼上望下来,进进出出满眼都是背着“香袋”的人,所以就有了“钱塘门外香袋儿”的民谣。
《杭俗遗风》中描写的西湖香市场面,“自朝至暮,道路终日为之堵塞,摩肩接踵,不下数十万人”。
而这些香客中最牛的,当属各乡的“土豪”了。当时的天竺三寺指定要烧数十斤一支的大蜡烛,于是只见“土豪和他的朋友们”用车子推着蜡烛,每个人手里都牵拽着呈放射状的黄布、白布,由钱塘门一路祷告着徐徐走出,挤挤挨挨从惊叹着的人群中穿过,自豪的享受着众人羡慕的目光。大蜡烛运到天竺寺,一经点燃马上要吹熄的。您可能要问了,这好不容易才运进来的大蜡烛,怎么一点着就要吹灭呢?
原来,人们相信这些在寺庙中点燃过的蜡烛已经受到了神灵的照拂,能保佑蚕茧无灾无难、壮实饱满。所以把一点燃就熄灭的蜡烛再用同样的方式运回家,晚上用来照蚕,以祈求蚕茧大丰收。
这些大蜡烛的一进一出,加上本就熙熙攘攘的人群,让时至今日的我们似乎还能听到钱塘门外的人声鼎沸。所以您看,这钱塘门老早是见过“高大上”的场面了,怪不得如今的他铅华洗尽,如此淡定。
民国二年,杭州的城门陆续被拆除,从此西湖与市区紧密相连。2008年,在对钱塘门的考古发掘中,发现了钱塘门遗址,包括南宋特有的“香糕砖”、门道、门洞侧壁基础、城墙夯土等主要遗迹。2011年6月,钱塘门遗址作为杭州十四处文化史迹点中的“重大历史事件史迹”,为西湖申遗的成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钱塘门,同其他的几个古城门一起,见证过“钱塘自古繁华”的盛景,如今也正默默见证着杭城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,他们仿佛一位位安度晚年的老者,静静睡在这西子湖畔散发着青草香气的泥土中,安心享受着我们子孙后代对他们的保护与追溯。
文字/排版:王馨旋
图片|网络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